0-3被新貴山西隊橫掃,讓CBA傳統豪強廣東男籃徹底無法對隊內的沉疴視而不見。隨著四名外援吉倫沃特、莫蘭德、貝茲利、伯克與球隊的告別,廣東男籃的外援配置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。下賽季,廣東隊將以什么面貌回到CBA賽場之上?
吉倫沃特背著行囊離開時,或許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這個失敗賽季唯一的亮點。這位36歲的老將用場均25.9分的表現,硬生生將青黃不接的廣東隊拖進了季后賽。與山西隊的第三戰,他獨得36分的壯舉,成為了球隊最后的遮羞布。如果沒有這位"撿漏"來的老將,廣東隊可能連季后賽的門檻都摸不到。但籃球終究是五個人的運動,一個吉倫沃特救不了一支球隊。
其他外援的表現則令人唏噓。莫蘭德在防守端的價值毋庸置疑,但34.8%的罰球命中率暴露了進攻端的致命缺陷;貝茲利在高端局中的隱身,證明了他并非解決問題的答案;而伯克的存在,更像是一個美麗的誤會——俱樂部以為撿到了寶,實則連庫克都不如。這套東拼西湊的外援陣容,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。
總經理朱芳雨站在場邊,臉上寫滿了無奈。這位昔日的"三分雨"比誰都清楚,在現今的CBA,沒有頂級外援就意味著沒有競爭力。看著山西隊迪亞洛、古德溫們大殺四方,他何嘗不想給球隊配備更好的武器?誰都知道簽下一個薩林杰或馬尚·布魯克斯那樣的外援能夠立竿見影地幫助廣東走出低谷,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在有限的預算內,他已經做到了極致。當球迷將矛頭指向管理層時,很少有人知道,這位功勛球員背后承受著怎樣的壓力。
廣東男籃的困境,折射出CBA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。在這個外援主導的時代,投入的差距直接轉化為戰績的落差。曾經的八冠王如今不得不面對現實:在沒有足夠資金支持的情況下,維持競爭力已成奢望。吉倫沃特可能會留下,但這支球隊需要的遠不止一個老將的堅守,而是一次從管理層到球員陣容的徹底重建。
當山西隊的年輕人們歡慶勝利時,廣東隊的更衣室里彌漫著一種復雜的情緒。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失利,而是一個時代的落幕。在CBA這個越來越依賴資本的游戲里,傳統豪強正在經歷陣痛。
下個賽季,等待廣東隊的將是一條更加艱難的重生之路。或許放下身段換個活法,拋棄“簽下薩林杰”那樣的幻想,從培養年輕人的路線重新出發,發掘更多的徐杰、徐昕,或許能夠二次創業,走出一條新路。